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智慧農業創造優質從農環境 塑造農業新典範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處/楊舒涵、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楊智凱、葉有順

一、 前言

近年來,臺灣農業在耕地面積狹小的不利條件下,面臨農業人口老化、缺工、全球化競爭與氣候變遷等問題,以小農為主體是目前面臨永續發展的挑戰。因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106年度開始執行「智慧農業」計畫,期待政府以火車頭的角色,帶領產業朝智慧科技農業的發展。智慧農業計畫之主軸定位為「智慧生產」與「數位服務」兩面向,以蘭花、種苗、菇類、稻作、農業設施、外銷主力作物、海洋漁、養殖漁、家禽、生乳產業等10項,作為智慧農業優先推動範疇。並建置跨產業物聯網共通資訊平臺,作為領航產業資通訊大數據資料存放、解析與應用的大平臺。期以智慧生產與智慧化管理,突破小農困境,提升農業整體生產效能。

二、 智慧農業推動實例

智慧生產方面,種苗產業示範場域導入應用「遠端程控系統」,利用感測器偵測、記錄環境資訊並雲端化,可透過智慧型手機查看設施內外微氣候資訊,控制設施內遮蔭網、循環風扇等設備,實現智慧化控制及遠端操作,減少勞力的依賴;無人機除應用於農藥施噴外,搭載相機並整合影像技術,進行量化水稻的災損以及健康指標的監測工作,跳脫出傳統農業只能人工質性調查之框架,以更科學化的方式進行偵蒐農業資料。

 class='img_caption'圖1、遠端程控系統實現智慧化控制及遠端操作

數位服務方面,目前智慧農業共通資訊平臺大數據水庫數據資產近1億筆筆數,並設計透過大數據交換機制(OPEN API),讓資料可以讓農業相關單位或第三方資服業者應用,其中OPEN API種類有分為4大分類(溯源、天氣、農藥與肥料、市場行情),數量共有56項,被使用次數目前共計近45萬次,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為三章一Q溯源OPEN API(每個月超過2萬次、每天近1000次的資料取用)。教育部國中小學之校園午餐,自106年起持續透過「校園食材登錄平臺」以Open API方式到共通資訊平臺取得生產溯源資訊,讓食材資訊可以正確且快速地即時掌握。

 class='img_caption'圖2、共通資訊平臺在生產溯源資訊之運用

三、 智慧科技助小農轉型,共創智農聯盟新脈動

智慧農業推動的核心概念以智農聯盟為主軸,以聯盟之方式集結小農,建立小農與農企業的新夥伴關係。主體以集團栽培管理的概念規劃整體聯盟生產情形,以訂單式導向建立標準化田間管理作業流程,落實計畫生產,分配各農戶的生產排程與統一資材運用,過程中隨時予以彈性調控,並藉由農業試驗改良場所提供或與業者共同合作開發之技術支援及協助導入智慧化科技,達到環境監控、品質控管、風險預警及控管、生產決策支援等功能。

至107年度為止,已促成毛豆、稻作、家禽等3個智農聯盟的形成,毛豆智農聯盟建立智慧型GPS曳引機及多功能管理機整合運用,增加耕作效率30%,實現精準耕作農業,提升臺灣毛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稻作智農聯盟逐步累積營運主體的田間經營掌控能力,配合市場對產品需求與產業布局進行小農整合生產;家禽智農聯盟透過導入智慧養殖系統,創造生產效率與品質提升之優良環境,提供產銷失衡及風險降低之調節作用,促進產品競爭力。

 class='img_caption'圖3、稻作智農聯盟示意圖

四、 結語

農業與科技的結合不僅於跨域技術的整合應用,更期許智慧農業技術導入與推動後,能翻轉既有的農業經營模式與促成農事服務的商機,小農為主的臺灣農業,將以團體戰的概念,透過智農聯盟的方式,利用軟硬體進行生產控管、區域性操作,提高整體生產品質,創造更高產值。最終目標為希望未來農業可不必看天吃飯,並創造安全又便利的從農環境,吸引更多年輕人力投入,使臺灣農業邁向「效率」、「安全」、「低風險」的新農業時代。

(本文摘自「農政與農情」第326期,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