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菇類]智慧菇蕈栽培 科技管理翻轉產業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外形多元可愛的菇,是國人攝取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的重要營養來源。臺灣菇類每年產值高達130億元,占整體蔬菜產值的18%,但外銷卻只占年產值的1%,主要原因在於產業長期缺工、人力成本過高,導致出口價格偏高,缺乏國際市場競爭力。菇的生產分為菌種種源管理、栽培、採收以及包裝,目前大部分的菇農只在"栽培"階段使用溫溼度控制裝置(如灑水器、空調等);至於菌種的管理、栽培過程的數據監控以及參數回饋、採收,則仍仰賴密集的勞動人力,缺乏較完善的智能整合系統,使得臺灣菇業難與大陸、日韓等國競爭。由蕈優生物科技公司投入資源引進自動化設備、建置智能化生產模組,透過科學管理進行有效的生產與營運,除了可以改善菇類生產缺工的問題外,還可大幅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能,促進菇類生產的轉型,帶動整體競爭優勢。

聯合國永續發展的目標之一,是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加速創新,而菇蕈類產業是政府推動智慧農業的重點拔尖項目之一,智慧農業講求的是效率、效能、安全與風險控管,藉由智能化的技術,串接互聯網與大數據的應用,建構產銷與數位服務體系,與上述目標相互呼應。蕈優的自動化設備與智能化生產模組,是利用大數據分析菇蕈生物資源、生產資料,構建菇蕈資源環境即時監測、分析、預警大數據的應用服務,對生長環境進行全面監測、及時預警和精準管理。每一場區生產設備的監控數據,以及設備運作的狀態,都會進到資訊系統裡,透過大數據分析,了解場區運作的狀況,對於異常數據也可以快速判斷因應。也就是說,如果有新的菇種,要先送到智能化栽培庫房,做大數據資料的蒐集,再將資料整合到資訊管理系統,透過分析運用後,就可以協助改善生產流程,找到最佳的栽培模式,成為內部各場區菇種的生產管理戰情室,而後再接到生產廠進行大量化的栽培。這套技術導入後的珍貴價值,在於產出內部知識與數據蒐集,轉化為智慧決策所需。每一個場區的菇類生產,從最前端的製造到後端的養菇,執行的都是最適化的營運與決策,也因此可以減少生產與供應鏈上的菇類損失,確保永續的消費與生產模式。

此外,蕈優生物科技也花費近3年時間投入生產基質自動化,以輸送帶自動送入菌種自動接種系統,產量較原本提升1倍以上,每小時可快速接種10,000包,較以往人工作業效能提高約15倍。同時搭配固定式的防汙染液態種原培養系統,製程除可減省大幅人力,亦可避免人工接種的菌種汙染,大幅提升產量跟品質的穩定度。從培養基質製造到產品出貨,整體人工成本,相對於傳統製程至少需要85人,導入自動化設備及模組後僅需要約25人,因此人工成本降低了7成左右;此外,由於自動化設備的導入,降低人為疏失的機率,因此在銷售上整體出貨率的精準度提升至95%,製造良率也提高到99.5%,預測產能的精準度也提升到93%,並降低20-40%的庫存成本,預計能將公司的營收漸漸提高至一倍。

從資料延伸成為資訊,資訊匯集為知識,再轉化為領導智慧的決策,積極思考發展異業結盟、創新產銷經營模式,成為蕈優成長願景最有力的支撐。這種可以永續發展菇類生產模式,不但創新,還能提高產能,符合聯合國「促進永續農業」、「就業與經濟成長」與「責任消費與生產」的發展目標。未來還希望透過技術移轉、甚至整廠輸出的整合服務,成為臺灣智慧農業生產力的新典範,實踐集約化智農聯盟,跨業跨境共榮的願景。

蕈優智能化生產模組製程蕈優智能化生產模組製程
蕈優推動農業智農聯盟-整合型顧問服務蕈優推動農業智農聯盟-整合型顧問服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