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產業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21-01-1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作物組/ 吳東鴻
農試所研究團隊為有效平衡農業用水與勞動力需求,建置精品香米智能生產示範場域,導入遠端遙控、即時監測與智慧調控感測器,2年內具體可見在灌溉上節省例行人力75%、減少用水30%、倒伏風險與心腹白率等發生。
2021-01-0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蔡瑜卿、薛佑光、張定霖
因應蔬菜育苗產業升級需求,建置蔬菜育苗智慧聯網體系,協助育苗場系統化管理育苗產銷作業流程,即時整合種苗產銷場域現況,提高育苗產銷作業效能,奠定蔬菜育苗產業升級基礎。
2020-11-18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吳雅芳及陳昇寛、國立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羅傑瑞、林達德
在密集栽培及高濕度的設施育苗環境下,病蟲入侵後容易快速繁衍,利用害蟲自動影像辨識即時監測小型害蟲密度,及環境參數的變化預測重要病害的發生,透過手機APP傳送警訊,提醒育苗業者精準施藥,提昇防治效率。
2020-10-28
農業試驗所花卉研究中心/賴思倫
建立文心蘭於防雨設施內之栽培模式,以保水性較高之介質取代傳統介質碎石,結果顯示以岩棉之效果最佳,其高保水力及通氣性有助於肥分累積及根系發展,促進假球莖肥大並提高葉芽發生比例,進而提高產量。
2020-10-14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張光華、簡宏諭、蔡秉芸
目前花蓮大豆的種植面積約300公頃,其中採有機栽培的占比一半以上。大豆栽培可選擇平畦或作畦種植。作畦的好處是遇強降雨有利排水,缺水時可以溝灌,所以傳統上採用作畦栽培;平畦種植則因為行距較寬,有利通風減少病蟲害發生,而且車輛進出容易,有利於機械除草。以往有機大豆產業的單位面積小,加上一直沒有合適的畦間除草機問市,因此本場曾推廣農友平畦種植,再以中耕機單行除草;隨著耕作面積增加,107年本場也推出乘坐式的「附掛式旱田除草機」提高機械除草效能。
2020-07-01
國立中興大學農藝學系/楊靜瑩、吳郁嫻、李冠欣
智慧化田間管理除了因應極端氣候及改善農業缺工問題外,更可吸引青農投入新農業。於水田導入智能感測設施、即時無線傳輸及無人機輔以田間『水』『肥』之管理,發展出一套科技輔助水稻節水栽培模式及精準用肥之決策。
2020-06-1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劉滄棽
鳳梨外銷包裝面臨品質辨識專業人員的短缺與辨識耗時等問題,本技術高光譜影像以非破壞性檢測方式建立鳳梨寒害內部褐化、撞傷與肉聲果鼓聲果等三種品質辨識模式,協助產業進行外銷品質分級。
2020-06-10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本研究目的為開發一符合產業需求之洋蔥莖葉及根部切除一貫化作業機械,藉以節省農民進行洋蔥莖葉及根鬚切除作業之時間與勞力成本,提高作業效率。以檢測及探討相關之資料,開發洋蔥莖葉及根部切除機械,由莖葉及根鬚翻轉、夾持與切葉(根)等機構組成。
2020-05-19
行政院農業試驗所農化組/陳柱中 助理研究員
本計畫針對結球萵苣產業導入田間管理資訊系統,包含行動應用程式,提供生產者持行動應用設備於田間使用,落實田間記錄智慧化。該系統以GIS技術彙整農地環境資訊如土壤分析、週遭土地使用、灌溉渠道等資訊,並電子化生產者慣行表單記錄格式,包含各種耕地栽培環境、田間管理、施肥、植保產品使用等,協助生產者流暢完成記錄,並便於整合、匯出資料用於生產管理或農產品驗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