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產業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23-06-0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農業工程組/ 陳柏中助理研究員
作物栽培之雜草防除為田間常見作業,為確保施藥的有效性,需精準地施用於雜草的位置,因此本研究利用深度學習YOLOv4-tiny目標辨識模型發展田間即時雜草感測及其施藥模組,開發辨識牛筋草與野莧自動點施除草劑裝置。
2023-05-08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詹庭筑助理研究員
臺灣文心蘭育苗生產常面臨冬季低溫與光照不足的問題,造成育苗期漫長。本研究以智能補光技術應用於文心蘭小苗促成栽培。當光積累積(DLI)不足時,由程式自動啟動LED燈具給予夜間補光。試驗結果顯示補光處理下文心蘭小苗當代假球莖發育飽滿,苗株品質明顯優於未補光植株。智能補光應有助於文心蘭冬季育苗栽培效率之提升。
2023-04-10
工業技術研究院/曹嘉惠資深研究員
本計畫以擴展我國ICT產業能量與技術自主發展目標,期結合農業專業知識,共同致力於智慧農業邊緣運算技術應用,發展菌菇生產相關創新開發。計畫執行規劃,以影像運算辨識基礎,運用DNN/CNN技術,以CMOS CCD進行影像擷取與影像處理技術,開發菌菇生長相關邊緣運算技術(例如菌菇生長速度),其採用之內殖式微處理晶片為國產Cortex-M4。為化簡使用者錯誤嚐試情形,計畫延續增加LCD顯示功能,運用LCD顯示可即時調整近拍距離與影像預期大小,強化與加速後續邊緣運算影像識別。
2023-03-08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工業技術研究院/簡得育、黃佳霖副工程師、蔡宛育副研究員、郭展宏助理研究員、黃政龍副研究員
作物在各生長階段(種苗期、生長期、開花期、結果期)皆有不同光譜需求。因此若是能針對作物各生長階段,以作物生理特徵為依據,給予該階段所需之光譜與光強,可更有效精準的進行補光,達到促進作物生長及節能目的。
2023-02-0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張金元助理研究員
本研究設計開發水耕栽培洋桔梗用自動移苗機,其移植機構包含頂起部及夾放部2項重要裝置,在夾放部移苗之成功率達71.35%,另搭配頂起部作業後,成功率可再提升至92.36%,透過機械化移苗作業達省工。
2023-01-18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林宛儒助理、潘光月助理研究員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開發自走式鳳梨智能噴注催花劑機械,以提升現行人工催花之作業效率,此機台主要結合人工智慧、電腦視覺、機電整合等技術,達到精準噴注催花劑之作業,藉以降低鳳梨栽培作業之成本,增加農民收益,提升市場競爭力。
2023-01-09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工研院中分院/鐘珮哲副研究員兼分場長、洪文濱工程師
為因應草莓炭疽病檢測行動工作站現地分析作業之進行,完成非動力式核酸萃取套組開發及測試。核酸萃取完成後,以可攜式微型加熱器進行LAMP法核酸擴增,可在現地進行試驗與目視判定檢測結果。
2022-12-23
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徐培修助理研究員、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陳博勳技術副理
蜂蟹蟎為蜂產業危害最嚴重的外寄生蟎,監測其族群為整合性防治害蟎的重要基礎。本團隊透過手機取像裝置,藉由蜜蜂的計數與蜜蜂身上之蜂蟹蟎數量可推算蜂箱中蜂蟹蟎之蟎害嚴重性。蜜蜂與蜂蟹蟎辨識數位服務系統目前透過google cloud platform提供使用者行動裝置Web網頁互動數位服務。
2022-11-24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工業研究院中分院/張耀聰、簡全基、柯文清、蔡書憲、黃智偉、李士畦、鄭俊昇
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為農民所殷切期盼之AI智能設施,其主要藉由收集田間氣候及土壤微環境因子,通過作物發病學理基礎,及專家系統與即時感測資料,經智能統計歸納預測作物炭疽病發病機率,提醒農民病害防治施藥,減少農產損失及藥劑支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