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產業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22-04-07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李怡蓓助理研究員
由農試所、種苗場及苗栗場開發高效隔離環境整合管理技術,將設施草莓育苗技術導入產業,配合防檢局公布之「草莓種苗病害驗證作業須知」,確立草莓種苗三級繁殖制度導入設施之基礎,提供育苗場隔離環境與繁殖技術,以期穩定供應健康種苗予草莓栽培者,降低栽培風險並提升消費者食用安全。
2022-03-25
工業技術研究院/曹嘉惠
智慧農業 4.0 技術係藉由感測技術、智能機器裝置(IR)、物聯網(IoT)、巨量資料(Big Data)分析等前瞻技術,建構智慧農業產銷與數位服務體系,達到講求效率/效能、安全與風險控管的時代及追求高質、便捷與人性化的時代的最高目標。台灣擁有先進的智慧自動化與精緻農業兩大技術優勢,藉由大數據分析與物聯網技術的導入,可將菇類植物工廠智慧化、高值化。菇類生產不僅是農業栽培工廠化之先趨,更是目前工廠化栽培最成功之案例,因此如能以菇類產業為基礎,進一步結合其他具高經濟價值或出口潛力之作物,使台灣有限土地能發展出無限之可能,相信也可減少對台灣這片土地之破壞,使台灣這片土地能更永續發展。本計畫以技術自主性智慧關鍵技術開發為主要目標,以關鍵技術/元件自主化發展策略為主軸,結合我國ICT產業優勢與能量,發展產業可接受之物聯裝置/平台,提升智慧農業產業應用與擴展;同時運用AI影像技術,針對產業unmet needs(以菇類生產為例:菌菇生長速度監測),利用影像感測技術,結合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功能開發前端AI模組,達到產業創新開發與應用
2022-03-11
農業試驗所作物組/ 呂椿棠研究員
數位分身技術源自於工業製造領域,主要目的在於對製造商的生產前模擬、機器維護和操作,到生產規劃以及設備現場支援等所有製造過程做出貢獻,進而讓數位生產發揮關鍵作用,減少生產流程的錯誤與加速產品上市時程。台灣發展智慧農業也必須將此用於製造業的新技術,轉化為提升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並能建立示範場域,供相關農企業進行觀摩學習,共同提升台灣的農業生產技術。
2022-03-0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徐武煥副研究員
「透早就出門,天色漸漸光,受苦無人問,行到田中央…」臺灣歌謠《農村曲》描述農民為了三餐,忍受酷暑寒冬的農耕生活,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逐漸成為過去式。為了改善農作物露天栽培「餐風露宿」,降低農民看天吃飯的風險,農業委員會繼積極推廣網室與溫室設施栽培之後,
2022-02-2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蔡瑜卿副研究員
植物種苗是農業發展的根基,種苗科技研發與創新則是農業進步的發動機。根據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與中華種苗學會合作調查,發表「2019年臺灣地區蔬菜育苗產業現況調查與分析」(參考資料1),育苗場經營者年齡超過50歲者逾60%,明顯出現高齡化趨勢,而且每家每年平均育苗生產數量992萬株與平均產值972萬元雙雙呈現下滑趨勢,蔬菜栽培面積逐年下降、經驗傳承斷層、人力成本高、設備老舊與缺乏總量管控機制,已成為我國蔬菜育苗產業發展危機。
2022-02-18
農業試驗所/ 黃裕榆助理研究員
種苗為高異質性產品,生產需投入大量的勞力,育家種苗場利用遠端控制系統進行異地管理,不需要在高溫潮濕的現場即可掌握設施微氣候條件,實現更高的管理彈性、降低人力依賴性,並提高農業工作環境的友善度。
2022-02-14
農業試驗所/ 吳承軒、蔡明軒、戴廷恩
面對國際競爭,科學化的管理相當重要,許多業者會將植株送樣檢測元素作為肥培管理依據。為提供業者除數據外更多的資訊,農試所花卉研究中心建置蘭花植體元素分析數位服務系統,並結合通訊軟體使業者聯繫追蹤更便利。
2022-02-11
農業試驗所/ 呂椿棠研究員
共通資訊平台彙整三章一Q溯源食材、農藥殘留、各校歷史菜單、食材供應商等相關資料,透過大數據分析菜單食材內容,找出商譽佳、無農藥殘留、當季當令的食材,提供開立菜單之參考。已開發4支API程式,可提供教育部智慧化校園餐飲服務平台,於菜單設計功能導入這些資源協助營養師執行菜單設計工作。
2022-02-08
農業試驗所/ 邱相文副研究員
蔬果冷鏈盛裝自動駕駛輸送作業平台之開發研製,已完成應用GPS導航自動駕駛輸送作業平台之研製,承裝運送行走機構動力源採用2組PMDC 24V/1400W減速馬達進行機身底盤左右2側行走履帶組之驅動,並配置有4顆12V/100Ah 鉛酸電池4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