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智農新聞

遠端監測系統有助於提高生產力並減少農業碳排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巴西研究單位為解決確認地下作物成熟方式所造成的碳排問題及達到作物精準灌溉,利用無人機、衛星、AI及結合農業機械的感測器,開發出一套模型估算地下作物的產量與成熟度,藉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以及降低農業碳排,促進精準農業發展及環境永續。
發佈日期:2025-11-25查看全文
讓洋蔥贏在起跑點,手工育苗改成科技播種,免搶工省成本
上下游新聞
種苗場與恆春鎮農會合作,將種子裹成一顆顆「元宵」,由機器自動播種,再整盤移去田間自動栽培,讓種洋蔥不再「彎腰靠雙手」,解決缺工問題又節省成本。
發佈日期:2025-11-24查看全文
高科技葡萄栽培:研究人員為自動駕駛曳引機創建虛擬葡萄園
PHYS.ORG
米蘭理工大學成功研發出葡萄園的「數位分身」模型,重現葡萄園的坡度、土壤不平整度和行距分佈等,並透過配備低成本的GNSS和IMU感測器並加入先進的演算法,讓曳引機能在虛擬葡萄園間自主移動,有效降低田間試驗的風險和成本。
發佈日期:2025-11-23查看全文
科技抗「天險」! 雲林縣推智慧農業年抗數百億元農損
經濟日報
雲林縣政府與國立臺灣大學合作推動「雲林縣農業部門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整合氣象資料應用、水資源管理與氣候決策平台等先進技術,並結合新湖合作農場示範場域的應用成果,推動科學資訊轉化為農民可實際採行的管理決策,致力降低極端氣候帶來的生產風險。
發佈日期:2025-11-22查看全文
小型曳引機 邁向電動化與低碳轉型
工商時報
谷林科技技轉的小型電動曳引機,具備高機動性、低噪音及低碳排特性,適用於溫室與網室等密閉或半密閉田間環境,從15%充至滿電僅需3.5小時,單次充電可連續作業逾4小時,相較傳統柴油曳引機極具經濟效益,更有效減少約40%之碳排放。
發佈日期:2025-11-21查看全文
AI建設無所不在 豬農也可「豬事問AI」 養豬更效率
經濟日報
農業科技研究院開發「豬事問AI」系統,讓農民透過簡單文字或語音輸入,即可查詢豬隻健康資訊與環境數據,大幅提升查詢效率與實務操作便利性,展現智慧農牧的應用成果。
發佈日期:2025-11-20查看全文

智農是什麼?

全球人口數日益增加,站在這一片美麗的福爾摩沙島嶼,可耕作的土地面積有限且零散,屬於在地的農業面臨什麼轉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