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智農新聞

青森推廣自主人工智慧機器人「Adam」
ロボスタ
Kisui、全國農業協同組合(JA)與戶川農業機械三方簽署 MOU,將共同推動「Adam」機器人在青森縣蘋果產區的農務支援。透過推廣「高密度矮化栽培」技術,精準規劃樹木高度與間距,預留果樹間的道路,為導入自主機器人打造更合適的作業環境。
發佈日期:2025-11-27查看全文
農業部開發基於電池機器人的自主農具
城市時報
印尼農業部正開發一款電池式機器人農具,只需按下一個按鈕,即可完成自動收割、插秧等農務作業,展現智慧化、節能化與遠端操控的農機應用新模式。雖然機器目前仍在測試階段,但期待未來能透過自動化農業機械,吸引更多青年投入農業領域。
發佈日期:2025-11-26查看全文
遠端監測系統有助於提高生產力並減少農業碳排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巴西研究單位為解決確認地下作物成熟方式所造成的碳排問題及達到作物精準灌溉,利用無人機、衛星、AI及結合農業機械的感測器,開發出一套模型估算地下作物的產量與成熟度,藉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以及降低農業碳排,促進精準農業發展及環境永續。
發佈日期:2025-11-25查看全文
讓洋蔥贏在起跑點,手工育苗改成科技播種,免搶工省成本
上下游新聞
種苗場與恆春鎮農會合作,將種子裹成一顆顆「元宵」,由機器自動播種,再整盤移去田間自動栽培,讓種洋蔥不再「彎腰靠雙手」,解決缺工問題又節省成本。
發佈日期:2025-11-24查看全文
高科技葡萄栽培:研究人員為自動駕駛曳引機創建虛擬葡萄園
PHYS.ORG
米蘭理工大學成功研發出葡萄園的「數位分身」模型,重現葡萄園的坡度、土壤不平整度和行距分佈等,並透過配備低成本的GNSS和IMU感測器並加入先進的演算法,讓曳引機能在虛擬葡萄園間自主移動,有效降低田間試驗的風險和成本。
發佈日期:2025-11-23查看全文
科技抗「天險」! 雲林縣推智慧農業年抗數百億元農損
經濟日報
雲林縣政府與國立臺灣大學合作推動「雲林縣農業部門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整合氣象資料應用、水資源管理與氣候決策平台等先進技術,並結合新湖合作農場示範場域的應用成果,推動科學資訊轉化為農民可實際採行的管理決策,致力降低極端氣候帶來的生產風險。
發佈日期:2025-11-22查看全文

智農是什麼?

全球人口數日益增加,站在這一片美麗的福爾摩沙島嶼,可耕作的土地面積有限且零散,屬於在地的農業面臨什麼轉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