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菇類]袋栽菇類製包流程智慧檢測系統

資料來源: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周榮源特聘教授、胡原愷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石信德研究員

蕈菇產業為台灣一項重要產業,為台灣創造了許多經濟價值。太空包為台灣最廣泛使用的菇類栽培模式,菇類栽培生產需要依靠大量人力,為因應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勞動力欠缺問題,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提高台灣蕈菇產業自動化的程度,以降低人力需求,提高台灣蕈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本研究開發一套袋栽菇類製包流程智慧檢測系統,能配合既有太空包生產模式,一次檢測整籃太空包,並利用機械手臂做缺蓋太空包的更換。

由於高準確率,深層學習成為人工智慧的主流。在機器視覺方面,卷積神經網絡(CNN)超越傳統影像處理,成為最先進的視覺辨識技術。CNN視覺辨識一般有下列步驟(監督機器學習):

1. 數據集:創建帶注釋的圖像組成的數據集。

2. 建模:從圖像中提取與當前任務相關的特性,建構。一個基於特徵分離的深度學習模型。

3. 訓練:使用大量數據訓練模型,調整模型參數,提升正確率。

4. 驗證:使用訓練階段沒有使用的圖像來評估模型。通過這樣做,可以測試訓練模型的準確性。

5. 使用:使用調整好的模型,來預測未知圖像。

1. 數據集

在實驗室拍攝收集太空包圖像,如圖所示,將相機架設於菇籃正上方,依照太空包位置裁切成12 個影像,影像大小70x70。研究中,使用Logitech C525網路攝影機取像,其規格為: 解析度 1280 x 720, FPS 30, Rolling Shutter, 自動對焦, 固定光圈, USB-2.0連線。

多數菇場屬於半戶外場域,難維持穩定的光源,太空包包覆不規則的塑膠袋,屬於高反光的材質,因此取像的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打光技術。

不同菇場使用的壓蓋款式未必相同,且塑膠製的壓蓋經過多次使用,顏色會深淺不一。本研究收集四種類型的壓蓋,總共取得3840圖樣,缺蓋圖像1920,白色透明壓蓋圖像480,白色霧面壓蓋圖像480,金色透明壓蓋圖像480,淡金色壓蓋圖像480。其中,60%訓練用,20%驗證用,20%測試用。

圖. 樣品取像圖. 樣品取像

2. 建模

本研究使用Pytorch作為太空包壓蓋模型的神經網路設計工具,由於太空包壓蓋的特徵較為明顯,因此避免設計過於複雜的網路架構。在辨識一籃太空包時,實際上是進行12次 的圖像分類,若每次分類時問增加0.1秒·累積12次的分類時間,就是多浪費1.2秒。所以模型除了良好的分類能力、也必須使用極短的時問進行圖像分類,經過多次測試的結果,使用兩層卷積層和三層全連接層的訓練結果較為理想。

輸八模型的圖像尺寸為(128, 128, 3),訓練模型的優化器與損失函數選擇經常應用於分類問題的Adam和Cross Entropy,此外Batch size與Epochs則分別設定為 128及300。

3. 訓練

網路攝影機使用自動對焦模式,程式有機會在相機對焦的過程中擷取到失焦的照片。另外,菇場的環境光與實驗場域不同。所以,在訓練模型時,所使用到的圖像都會先進行前處理。用Gaussian Blur的模糊效果,模擬失焦的圖像,改變圖像亮度,模擬實際環境不同亮度的環境光。圖像模糊強度以及明亮程度皆不相同,影像前處理由程式隨機調整,增加整體訓練集的變化性,避免影響實際應用時因為圖像模糊與亮度問題造成模型準確率降低。

相機與機械手臂完成連線,且相機裁切位置校正後,才能執行自動模式。自動模式時,顯示目前程式執行的階段,以及菇籃檢測和更換太空包所花費的時問。根據裁切援的影像位置進行編號,同時顯示目前產線上的辨識結果,如圖所示。每次辨識菇籃後,系統會紀錄當下的資訊,包括菇籃編號,當天日期時間,缺蓋太空包位置,及使用時間。可儲存為CSV檔,方便日後檢查生產狀況。

圖. 自動模式圖. 自動模式

結論

本研究設計製作太空包自動化光學檢測及不良品更換系統,獲得初步良好成果。本系統的使用,無須花費巨資更改既有的生產方式,只需在製包與滅菌製程中間的輸送帶,架設相機與更換太空包的機械手臂設備,達到製包檢測設備與傳統製包流程無縫街接。

目前模型只有缺蓋以及合格太空包兩類,但菇場上有壓蓋未確實塞入與展袋異常等情況。未來可考慮多元分類項目,以更貼近實際的應用。

▲研發團隊: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工程系統設計實驗室)/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菇類實驗室

聯絡人:周榮源 特聘教授

電話:05-6315364

E-mail:ryjou@nfu.edu.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