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病蟲害]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洋蔥實例應用介紹

資料來源: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工業研究院中分院/張耀聰、簡全基、柯文清、蔡書憲、黃智偉、李士畦、鄭俊昇

前言

臺灣農業生產技術世界聞名,但仍面臨耕作人口老齡化,及經驗無法有效傳承之窘境。其中農作物病害的防治管理,則是農業生產管理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在農民經驗傳承中,作物病害往往伴隨著氣候及土壤微環境等變化而發生,且田間作物病害之診斷方法,除已出現明顯病徵,農民於作物表徵可明確辨識外,多數仍以請教農試單位,進行顯微鏡鑑定為主。但從作物表徵發現異常、檢體採樣、送鑑定單位培養檢驗、或請植物醫生田間診斷,往往需一定流程或時間,若遇假日或連續假期,恐曠日廢時而失去病害防治先機,因此若能藉由儀器設備監測及人工智能學習判斷,提供農民即時訊息,提醒病害用藥防治,將有利於農民不必要成本支出而造福產業。因此,本文將簡介「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並以洋蔥實例應用作為說明,提供業者及農民未來智能產業接地應用。

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開發

每當農民整個作物產季辛苦耕耘,越到收穫期作物病蟲害管理則更顯重要,如作物採收前病害發生,需考量作物收穫時間及防治用藥安全採收期是否衝突,深怕防治不留神,整季耕耘付諸流水,或因收穫產品農藥殘留超標,使聲譽毀於一旦。因此若能預測作物病害洞燭先機,進而精準施藥,將可減少防治用藥支出成本,降低病害損失。有鑒於此,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與工業研究院進行合作,共同開發「田間作物狀態提示系統」(中華民國發明專利:I771845),作為作物病害精準預警,其中以監測作物炭疽病為主要病害預警目標,利用環境監測系統,進行田區光照、溫度、濕度及作物根圈土壤水分、溫度等微環境監測,並配合中央氣象局雨量等氣象資訊進行環境因子資訊收集,且在系統開發初期,搭配每日實際田野調查記錄,進行作物病害之監控,再以田間作物發病時間與微環境因子變化進行比對,以大數據演算找出作物病害與微環境變化之關係,並導入作物發病的學理基礎,及專家系統進行參數設計及判斷,經人工智慧統計運算及歸納分析法則,提供系統智能化學習,並進行作物發病機率預測,再以不同燈號顏色警示提醒,及無線傳輸訊息,提醒農民病害防治,以完善成為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藉此預警系統使作物生產達到預防勝於治療之目標。系統相關運作流程如下圖1.所示。

圖1.田間作物狀態提示系統運作流程示意圖圖1.田間作物狀態提示系統運作流程示意圖

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應用說明

田間作物狀態系統為能實際接地應用,成為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除已完成臺灣藜及洋蔥2種作物炭疽病害預診斷雲端服務測試,此外亦整合田間物聯網、專家系統與Line訊息平臺的系統(圖2)。並收集大量臺灣黎及洋蔥田間感測資料,另於後台建置前揭2種作物之病害專家規則庫,可支援雲端AI資料分析模型與判讀,在臺灣黎及洋蔥作物田區應用。並完成Line官方帳號申請,建置「田間病害預診斷系統」開始進行營運(圖3)。此外農民訊息接收端方面,該項系統提供紅、黃、綠3種炭疽病害威脅燈號警示模式。其代表意義分別為紅燈(圖4),若不進行用藥防治,作物炭疽病1週內一定發病,因此必須即刻用藥防治,避免病害大發生。黃燈(圖5)為天氣產生異常變化,作物炭疽病可能會發病,請即早進行病害預防,避免病害發生。綠燈則代表環境因子無太大變化,作物狀態處於安全模式中。該系統更能由Line系統中了解過去3天田區環境變化預警歷史資料,供農民環境變異資料查詢參考(圖6)。

圖2. 洋蔥田間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實際運作示意圖圖2. 洋蔥田間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實際運作示意圖

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洋蔥田實例應用成效

近3年來氣候異常變化嚴重影響洋蔥產業,而恆春半島洋蔥作物則首當其衝,由於冬季異常降雨,造成洋蔥病害嚴重發生,甚至連年失收,迫使地區農民減少栽種面積。依據農糧署農業統計年報顯示,恆春半島108年度栽種洋蔥面積為615公頃,但至110年度栽培面積僅剩410公頃,足足減少1/3之栽培面積,使產業供貨及農民收益嚴重受大打擊,甚至地區農企業等洋蔥契作面積亦大幅縮水,為能有效預警氣候變遷作物病害發病帶來之農業損失,本研究團隊在110~111年間,於恆春半島洋蔥作物進行較大面積(5公頃)之實際田間測試,並在111年與未應用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之田區進行比較,其中111年1月1日~4月15日止,於系統中出現紅色燈號警報天數為40天,警報連續3天發布之發病高峰計有7次。其中於1月份降雨量,更是打破氣象局於恆春地區氣候站架設以來歷年冬季1月降雨最多的一年。此次降雨造成恆春地區大多數洋蔥嚴重受害,而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示系統則即早提醒農民加強用藥防治,因此試驗區域之洋蔥田均能很快速恢復生長,經各試驗田區調查,洋蔥植株僅因根系泡水受損部分黃葉,但警示外區域外之農戶,其洋蔥受害嚴重且恢復期漫長,因此造成受害嚴重區域部分均放棄收穫,另即便大量用藥抑制病害發生之田區,最終收穫產量亦大打折扣,也造成恆春地區整個洋蔥產區嚴重失收,因此收購單價由110~111年度洋蔥大球190元/15kg漲至330元/15kg。而恆春地區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試驗區域農民,因紅燈警示及時提醒農民防治用藥,而相較於試驗區域外之農田洋蔥粗收益比較,分別是520,000元/ha與300,000元/ha,顯示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在洋蔥作物應用具有良好成效,並且針對炭疽病害預警準確率已達8成。

結語

農業的進步與發展,可逐步藉由智能科技整合,形成智慧化農業生產模式,並提供經驗傳承及降低農業勞動力支出。而智農科技在農業接地應用則須不斷收集大數據,以利系統演算,並推估作物生理及病害發病情形,以進行相關預測及數位化管理,藉此可提升年輕世代族群投入農業發展,而人工智慧物聯網之運用,更加速了農業專業知識的快速串聯與數據資料庫之建立,另藉由相關應用軟體的開發,將可縮短農業傳承時間。在當今氣候急速變遷影響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智慧農業導入作物生產系統,將是未來農業發展必經之路。若讀者對以上系統有任何相關問題,歡迎來電洽詢作者,將竭誠為您說明。

▲研發團隊:農工合作團隊(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及工業研究院中分院)

聯絡人:張耀聰、簡全基

電話:08-7746767、07-3311658

E-mail:ytc@mail.kdais.gov.twvarian@itri.org.tw

相關網址/社群: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lAp6zt73A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noZCFiRmA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