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5
台灣好報近年來由於氣候改變,導致人力耗費、作物收成不穩定等,導入設施及智慧農業,可以避免作物受到外界環境干擾,同時透過科技進行灌溉、氣象資料蒐集等,除了達到省工省時,也能運用於生產管理預測,作好栽培對策及因應。
2024-10-14
new electronics透過利用土壤感測器、溫濕度感測器、光感測器和成像設備,人工智慧可以收集和分析有關環境條件和作物健康的關鍵數據,幫助農民能夠對農田的灌溉、施肥及害蟲防治做出精準決策。
2024-10-13
영농자재신문南韓農村振興廳開發出一種使用人工智慧的「無人監視誘捕裝置(AI trap)」,可以吸引露天田間的害蟲,並分析害蟲的種類和數量的技術,目前,該裝置可以預防和觀察到危害大豆的三種害蟲:甜菜夜蛾(파밤나방)、斜紋夜盜蛾 (담배거세미나방)、點蜂緣蝽(톱다리개)。
2024-10-12
民視新聞網日本新創企業利用AI人工智慧分析蜜蜂授粉的動作,用機器人為草莓等各種蔬果授粉,不僅更有效率、成功比例也不會輸給真正的蜜蜂。
2024-10-11
中時新聞網桃園市政府去年開始補助智慧農業感監測系統,可監測天氣、溫度、雨量、溼度灑水,也可定時定點施肥,有助緩解農業缺工、提升精緻農業產值。
2024-10-10
中華新聞雲在設計「自動化溫室農業機器人」的過程中,林維軒和隊友們進行大量研究分析,了解溫室農業需求和挑戰,透過實驗和改進,設計出一款能夠自動調節環境參數、進行灌溉和施肥的機器人。
2024-10-09
南部最大聲配合農業部智慧農業計畫以「效率、安全、低風險」為願景,禾生智農開發出突破性的「動植物生長加速器」,這項不需電力與耗材的技術,能顯著縮短農作物生長週期,提高產量和質量。
2024-10-08
新唐人亞太台英國推出結合人工智慧的除草機,內建8台相機,使用專利的聚光技術除草,不會損壞周圍的農作物或土壤。同時,運用AI電腦視覺收集作物資訊,發送到控制系統,讓農民能及時因應,使作物健康生長。
2024-10-07
農傳媒樂米穀場今年參與農業部智慧農業成果擴散計畫,引進智慧田間生產管理系統,以田間感測器收集稻米生長數據,找出適當栽培方案,例如透過水位調控,讓水稻即使面臨高溫結穗品質也不致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