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稻作]間歇灌溉加資通訊系統~栽培稻米省水省工三成

資料來源: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林家玉研究員

 class='img_caption'間歇灌溉技術結合水位計,即時反應田間灌水深度

近年來降雨不穩定,水資源分配成為新的挑戰。水稻是國內灌溉水用量最多之作物,也是栽培面積最廣的作物,一遇水情緊迫常令農友心生「有水斯有財」之感慨。為顧及農民之苦及因應氣候變遷風險,水稻智慧栽培團隊在考量稻米產量與品質,以及雜草管理及灌溉勞力等因素之下,建立適合國內環境的間歇灌溉模式,其田間操作為種植期間將水位灌至逾水田表面3~5公分高後讓水位自然下降,當水位下降至0公分後,次日再進行灌溉至水位高度3~5公分,以此重複的管理田間水分,就能達到省水34%,另外要注意的是進入最大分蘗期需進行晒田10~14天,抽穗期則保持田間濕潤。經團隊兩年試驗成果顯示,間歇灌溉模式不但可節省約34 %灌溉用水,同時還有4項成效:1.水稻在田間的生育情形、產量及品質,皆與慣行栽培模式相近;2.生育期施用2次除草劑,即可有效控管田間雜草;3.間歇灌溉不需每隔2~3天進行補水,可減少勞力約30%;4.有助於提高土壤透氣性,使根部發育健壯,減少稻田窒息病等病害發生。

另外為配合專業農友及農企業省工的需求,水稻智慧栽培團隊建置資通訊系統協助間歇灌溉管理,透過水位計之田間傳感器及通訊主機,隨時掌握田間水位高度,並依田間設備不同,可選擇遙控抽水馬達、電磁閥門或水閘門之開關,減少「巡田水」所花費的交通時間及30%人力花費。苗栗場指出,國內正面臨缺水問題,這樣的乾旱恐成常態,透過間歇灌溉技術推廣,因灌溉用水效率的提高,將可彈性調配水資源,再結合資通訊系統建置,朝向智慧化水分管理,可降低勞動力需求,緩解人力不足的問題,並可作為氣候變遷下提升水資源韌性重要控制系統,歡迎有興趣的農友參考使用。

間歇灌溉模式(右)與慣行灌溉模式(左)田間生育情形相近間歇灌溉模式(右)與慣行灌溉模式(左)田間生育情形相近

▲研發團隊:水稻智慧栽培團隊

聯絡人:林家玉 研究員

電話:037-222111#502

E-mail:328@mdais.gov.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