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農新聞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23-10-28
公視新聞網
宜蘭大學團隊利用無人機監測、務農後,發現年產量因此提高約300公斤,還能有效減少肥料用量。無人機隊有效提高務農效率,解決農村人力不足的問題,能吸引年輕人願意投入,舉例來說:機隊即時監控田間數據,經統計分析後,能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建立模型。
2023-10-27
TVBS新聞網
糧食危機已經迫在眉睫,世界糧食計劃署數據,2019年來,面對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口,幾乎成長快一倍,從1.35億人增加到2.76億人,如何確保農作物的產量,已經是農業的一大課題。
2023-10-26
世界新聞網
一家名為Plenty的新創公司,利用一種幾乎全程由機器人種植的室內農場,生產新鮮、有機的綠色蔬菜,這是個高度自動化過程。首先,透過機器手臂「播種」,之後移入一個八層高的苗圃中發芽,房間採用LED燈照明,針對不同作物進行最佳化調整。一旦幼苗足夠成熟,會透過機器人移植到垂直的生長室。
2023-10-25
自由時報
彰化縣二林鎮有208位契作稻農,從今年開始使用農試所開發的智慧雲端管理系統,大家連結成一個「防治平台」,透過空拍機或手機取得田間的影像,上傳雲端,由資訊科技公司對稻株進行顏色光譜分析,可以在稻熱病和褐飛蝨病爆發之前就收到預警,有效降低農藥的使用。
2023-10-24
工商時報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以「青蟹成蟹養殖管理技術」參展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針對青蟹成蟹養成階段進行技術創新與應用開發,包括稚蟹田間池放養、養成階段的餌料投餵及多項環境管理及成蟹捕撈採收方式的精進、防逃措施的管理,可穩定量產成蟹,減少捕撈造成蟹體斷肢斷腳與夾傷,提高養殖青蟹品質。
2023-10-23
農傳媒
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育成水稻品種「桃園3號」是稻穀粒形大、米飯帶芋頭香的優秀品種,但北部一期稻作期間常有梅雨造成高溼環境,導致此品種感染稻熱病、產量減損。桃園農改場以分子標誌技術輔助育種,育成新品種「桃園7號」,對稻熱病抗病力極佳,不施藥栽培仍幾乎不染病,產量維持正常水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