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2
行政院農委會農試所/石信德研究員兼研究室主持人美味多元的菇類料理,是餐桌上常見的珍饌,目前臺灣菇類產業鮮菇類年產量約14萬公噸,產值超過新臺幣130億元,占整體蔬菜產值 18%。但菇類種植耗費勞力,又面臨氣候暖化與菌種弱化的問題,在人力成本提高的情況下,要如何才能擺脫農業缺工壓力,且不受制於天氣,又能夠提高動能,協助菇類產業升級?
2022-05-06
國立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林韋至副教授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我國總人口數到2065年可能降至1601~1880萬人,務農人口亦將循此趨勢持續探底。從事農業機械研究與推廣40年,農業委會桃園農改場副研究員邱銀珍感嘆說,「1996年以前到雲林縣褒忠鄉訪視農村作,那個工頭隨便一招,找個三五百人都沒有問題。最近2年再到褒忠鄉,工頭說現在能找到50個就謝天謝地。我跟他講再過2年恐怕只剩下你自己1個。為什麼?因為做農實在太勞累了。」道破臺灣農業人口高齡化與嚴重缺工問題!
2022-04-2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處研發科/湯惟真科長「與產業輔導交流的時候,常遇到業者表示:不管有沒有取得政府補助,都會依照原訂計畫來執行技術研發,他們認為這是公司發展階段本來就會做的事情。當我們看到這樣的決心,當然樂於提供臨門一腳的協助,幫助他們縮短研發期程,完成研發最後一哩路,讓這樣的創新科技早日商轉並應用在農業上。」台灣經濟研究院農業科專服務小組副組長莊承銘,從2017年起協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智慧農業」業界科技專案計畫,有感而發的說明農企業跟農民團體投入智農技術開發勢在必行的決心。
2022-04-27
111年4月27日Google Meet線上會議
2022-04-22
水產試驗所/ 林志遠研究員針對因寒害造成養殖魚塭大量魚損的災害評估,向來缺乏有效便利的證據保存與分析參考。本文基於影像處理技術與魚塭地籍圖資料的結合,提出以手機影像進行快速便利的寒害浮魚災損證據保存與估算方法。未來將可透過APP軟體與後端服務平台的開發與整合,提供第一線人員行動裝置端與平台分析端的完整工具,以期有效提高勘災與證據保存的有效性,以及相關分析的客觀性。
2022-04-21
行政院農委會農試所花卉研究中心/ 戴廷恩主任鵝黃的文心蘭輕挽著檸檬綠的枝椏隨風搖曳,宛若裙襬飛舞的少女那般快樂無憂,在臺灣,大家都叫它的綽號「跳舞蘭」。2018年在臺中舉辦的世界花卉博覽會,場館佈置大量使用文心蘭與蝴蝶蘭,向各國宣告臺灣不但是蝴蝶蘭王國,也是全球文心蘭切花產量最高的國家。
2022-04-15
數位時代透過微軟與遠傳電信的技術協助,台灣智能環控系統業者鍠麟機械不斷提升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及數據蒐集力,加速推動智慧農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