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6
國立中興大學智慧農業綱要計畫研發團隊,開發出高光譜即時農產品品質監測平臺技術,讓農產品品質即時監測辦得到! 高光譜影像的優點是非破壞性而且是目前最有可能發展成功的即時、快速的檢測技術,近年來在食品和蔬菜的安全和檢測也有許多應用。
2019-02-1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玉美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在農業試驗所指導下,建置開發全台首創之「溫室蔬果戰情室系統」,以視覺統計圖表將企業管理最關心的產銷績效指標,連結匯集日常的紀錄型資料,產生彙總式且透明化的溫室蔬果生產的栽培效益資訊,包括生產資源投入的成本與利用率分析、預估採收與時間資訊、作物各期作產量資訊、銷售通路銷量和售價與交易行情價資訊等
2019-01-2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陳令錫基於作物蒸發散量的節水灌溉是世界的潮流,臺灣小農一般使用人工啟動或定時啟動灌溉設備,而定時定量灌溉不符合作物蒸發散量之節奏,因為作物蒸發散量隨著天候陰晴而改變。由於臺灣天氣陰晴多變,繁複的設定調整也不易準確預測作物蒸發散變化。因此本成果運用環境感測加值技術,用最少的感測器成本,獲得有效估測作物蒸發散量的結果,智慧地達成晴天足量灌溉、陰雨天自動減量灌溉20~80%,作物根部維持適當水分含量,全日累積灌溉量接近作物蒸發散量,發揮智慧省工操作與節水效益。
2019-01-21
國立臺灣大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近幾年,因氣候變遷、人口遽增,糧食短缺問題漸漸浮上檯面,為解決此問題,作物生產與管理的效率需求大幅增加,智慧農業的發展因而備受矚目。本計畫以洋香瓜為例,發展一套溫室生長環境之自動化栽培管理系統,以期增進洋香瓜栽培效率、穩定生產與品質兼顧之目標。
2019-01-1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吳明哲生乳產業五大日常作業動線之「仔牛飼養動線」導入仔牛哺育機器人,有效取代每日約6至7小時人力需求,除了可緩解缺工現象,亦可提升動線的作業品質。導入機器人進行餵養作業,有效穩定並提升產乳量,直接地提高酪農戶的收入。
2019-01-0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吳雅芳茄科蔬菜嫁接育苗場之病蟲害預測模組,規劃以溫濕度條件與病害的相關性分析,監測設施中害蟲的空間與時間熱點,於環境參數及單位時間蟲數增加達到預設的臨界點時,透過簡訊傳送至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達到預警的效果。
2019-01-02
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盛中德本例主要在建立快速準確的數據收集技術與設備,包括環境、生育及影像等數據,藉由大數據的建立及分析,發展本土有色肉種雞智慧化生產管理系統。本文主要介紹環境數據收集及其應用部分。
2018-12-2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張元聰為改進蝴蝶蘭現有的澆水設備均為半自動性能,本計畫進行全自動性能改進,目前先裝備2組各4個單向出水馬達,每組以控制器根據馬達旁邊雷射反射高低,依演算法判別盆面位置,再傳訊給馬達出水,以達到全自動性能,不需人工依植株位置調整出水方向。
2018-12-1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陳俊仁在台中、嘉義、屏東等地之鳳梨田區佈置LoRa通訊設備,進行即時性的微氣象觀測,經實際測試,通訊傳輸距離最遠可達8公里,讓農民在家即可觀測田間資訊,強化田間環境資訊管理。
2018-12-17
國立成功大學漁船中心/沈聖智針對遠洋秋刀魚漁船開發E-40接頭的輕量型LED集魚燈具,建立船舶雲端系統,藉由分析運作狀況、使用時數與溫度等數據預測燈具壽命,由於該智能LED集魚燈技術創新性高且具前瞻性,可使產業朝4.0邁進與提升LED集魚燈具滲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