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產業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21-08-24
工業技術研究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
在農業領域中,許多元素都會影響作物的生長,這些元素並不是越多越好,過多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會對土壤或作物造成傷害,雖然農業試驗所及各區農業改良場都會提供農民免費的土壤肥力診斷服務,但每年檢測的樣品數量卻高達3萬件,檢測成本費用約為1500萬元
2021-06-2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結球萵苣為全球性重要蔬菜,多為生食或西餐佐菜,是臺灣第二大外銷蔬菜產業,以日本、韓國為主要輸出國。但結球萵苣的生長過程仰賴大量人工,加上因為契作農地分散管理差異,造成田間施肥及收穫推估的困難,導致品質不穩定
2021-06-22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外形多元可愛的菇,是國人攝取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的重要營養來源。臺灣菇類每年產值高達130億元,占整體蔬菜產值的18%,但外銷卻只占年產值的1%,主要原因在於產業長期缺工、人力成本過高,導致出口價格偏高,缺乏國際市場競爭力
2021-06-1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金針菇、杏鮑菇、秀珍菇、香菇、木耳…食用菇種類眾多,因口感滑嫩鮮美而又營養豐富,低脂又富含膳食纖維,是許多人喜愛的食材之一
2021-06-0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2020年五月下旬一波豪雨帶來農業災損也影響蔬菜供需,主要消費地大臺北地區蔬菜每公斤平均價格在五月三十日漲破30元,跟五月份二十多元的平均價格對比,漲幅達到兩成,幅度不算小。
2021-06-0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臺灣溫網室栽培面積近10,000公頃,其中北部地區許多葉菜都是種植在溫網室裡,這是因為溫網室可控制葉菜栽培環境,還可以避免害蟲進入。短期葉菜栽培的方法有二,一種是以撒播方式播種,另一種是移植育苗場的菜苗。
2021-05-25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詹庭筑、廖晨皓、顏汎州、蔡宛育
「耕牛園」的文心蘭花園導入智能補光使冬季切花品質大幅提升,除了A級切花量提升50%,同時產期調節生產歷年單月均價最高之3月A級切花。而智能補光除提升品質增加花價收益,其電費支出也較傳統定時燈照補光節省達42-65%。
2021-05-0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張倚瓏、薛佑光、蔡瑜卿、張定霖
種苗產業面臨農業人力短缺、經驗傳承困難等,智慧農業種苗領航產業團隊透過開發蔬菜育苗智慧化生產管理系統,及建立各項重要蔬菜作物之育苗生理調查資料,將育苗生理參數結合育苗場環境數據,演算育苗生長預測模型,並透過模組整合的方式加入蔬菜育苗智慧化生產管理系統,使育苗業者可以獲得育苗天數的預測功能,能夠直接提醒業者何時該盤點,何時可以規劃出貨,提升育苗場整體接單出貨效能。
2021-04-27
國立中山大學/ 林韋至
「農用穿戴式省力機具」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減輕農民務農時的體力負擔與疲勞感,增進工作效率,以及提升工作後的生活品質,補助國立中山大學研發團隊,執行智慧農業計畫的研發成果,透過農業科技研發成果的擴散,期能打造更優質友善的從農環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