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產業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20-03-2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陳俊仁
使用近接感測器、微處理器開發鳳梨果實分級計數器,本系統可以針對每批鳳梨果實分類時,即時計數各分類等級以便後續統計分析之用,此套設備拆裝容易,可附掛於各式果實分級機器上,不需要更動現有設備。
2020-03-18
國立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現階段的果物採摘幾乎都是依靠人力,鮮少使用大型機具輔助,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系開發出一套果物採摘穿戴式輔具,農民一旦穿上宛如「鋼鐵力士」,具有高靈活度的省力效果,期望降低高齡農事人員在果物採摘時的體力負荷與疲勞感,進而延長採摘的工作時間。疏緩目前現行農業勞動人力不足,以及務農人員高齡化等問題。
2020-03-13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翁韶良
在追蹤不同抽梗數量之蝴蝶蘭於「未處理」、「低溫處理」及「抽梗」等3階段之生理參數,發現以「低溫處理」及「抽梗」階段時期之3花梗樣本有較低的電子傳遞速率上升斜率及較高的非光化學消散上升斜率。在光合色素分析方面,發現類胡蘿素於不同階段有顯著的區別。雖機制不明,但可確認低溫處理對色素含量產生影響。
2020-03-09
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
面對氣候變遷帶來水資源缺乏的壓力,以及巡田水的大量勞力需求,農業試驗所與中興大學生機系合作建置「智慧水田監控管理系統」,透過一支手機,不論晴雨冷熱,農民在家就可以巡田水、控制水閘門進行灌溉管理,省時、省力又省水。
2020-02-21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黃金川、鄭伊芬、鍾登輝、 顏立恆、劉芯君
環控溫室往往是聚落群聚模式,場與場之間距離很近,其相互間的排氣與進氣間空氣交互使用頻繁,當傳染病害興起時,場與場之間流場交互感染的機率高,而同場內交互感染的機率亦高。本研究建立流場最適化設計技術,可針對溫室之流場進行工程分析、即時監測及優化設計。建立流場微生物快速監測技術,開發替代性的快速空氣取樣儀,將有利於溫室微生物狀況的掌握。建立微生物控制系統技術,以金屬抗菌、流場控制、熱流分析等技術,開發環控溫室之微生物控制設備系統,將可減少溫室場與他場間之交互傳染,及溫室場內之交互感染。
2020-02-1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投入開發的「組培瓶苗智慧化生產管理系統」,以自動化取代傳統管理方式,可以在穩定的環境中,以相對較少的時間,持續生產規格化、標準化的組培苗,就宛如種苗的複製工廠。
2020-02-1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杜元凱
本研究以「台農17號」果實進行模擬低溫儲運過程,將果實以7.5℃貯藏3週、4週,並於各...
2020-02-10
首機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首機網路公司運用既有資訊科技能量,以及原有3C社群基礎,開發AI聊天機器人系統,創立「友故事」平臺,透過即時互動、傳遞友善價值,以及認購友善產品等三大特色,協助提升大眾對有機耕作的信任與認同。
2020-02-07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周榮源、黃文信
菇類生產為台灣農業的重點產業之一,但多數作業仍相當依賴人力。以杏鮑菇的分級為例,主要透過人員來判斷菇體外觀(菇柄、菇褶、菇傘)來實現分級。然而人員的培訓費時,加上年輕世代投入相關作業的意願不高,以及社會高齡化及少子化的影響,將會對勞動力產生一波衝擊。本研究提出以機器視覺結合AI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研發一自動化菇類辨識分級技術,以此來降低產業對人力的依靠,以因應未來台灣勞動力不足等問題。
TOP